使用帮助
登 录
注 册
当前位置:
首页
>
音视频资源库
>
文津读书沙龙
>
资源详情
评近代史上的体用之争
第282场
播 放
主讲人:
柯华庆
关键词:
近代史
出版时间:
2013-07-13
期数:
第282场
讲座地点:
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
讲座类别:
国图讲坛之文津读书沙龙
内容摘要:
柯华庆的讲座《中体全用论——兼评近代史上的体用之争》讲了四方面内容。
第一,何为体?何为用?
简单说,体为目标,用为手段。
第二,近代史上的体用之争。柯老师从近代史上的体用之争讲起,一次分析了殷海光天朝型模的世界观,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,郑观应的中学为本西学为末,张之洞的中体西用,陈独秀、陈序经、胡适的全盘西化。又评述了李泽厚的西体中用。
第三,评三个自信。
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。柯老师认为,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”的提法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。但是我们正在走向自信。真正的自信应该是主体自信,它与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同。主体是体,其他为用。不同主体的需要不同,同一主体不同时期的需要不同。
第四,中体全用论和衣服合体论。
柯老师提出了“中体全用论”:中国是体,古今中外为用。这里的体,是“是”体,并非“为”体。即中国人民是体,古今中外文化、制度、理论、道路是用。古今不仅仅指中国,也包括外国的古今;不仅仅是发达国家,也包括不发达国家;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现在的制度,更应该学习发达国家曾经成功的制度。
柯老师还评述了习近平最近提出的“鞋子合脚论”,认为这一提法彰显了中国的自信,但有其局限性:会不会强颜欢笑?对他人评价是否应无动于衷?柯老师提出,可改为“衣服合体论”,人是体,衣为用。同样,中国是体,古今中外制度为用。
分享到:
新浪微博
QQ好友
微信
收 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