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津图书奖有奖知识问答活动说明

活动时间:

2019年4月23日至2019年5月20日

答题说明:

答题限时30分钟完成,每位用户限答题1次。系统将根据答题成绩抽取获奖用户若干,奖品为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入围图书一本(随机发放)。奖品将于活动结束后采取邮寄方式发放。注意: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、手机号码、邮寄地址,以便礼品发放。统一格式:姓名-电话-邮寄地址。

 
当前位置:  首页>资源详情
史前的现代化: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
目录

“现代化”视角下的中国史前农业起源

当代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,人们的生产方式、居住形态、社会结构、思想观念等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现代化进程。《史前的现代化》一书立足于考古学研究,深入揭示在距今一万年前后,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类似的重大社会变迁,人类社会从持续了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转向了农业生产,开启了农业时代,这是另一种“现代化”。

史前中国是这一进程的引领者与幸运儿。当时的中国同时拥有两个农业起源中心:华北以粟、黍为中心的旱作农业与南方以水稻为中心的水田农业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华南还出现了以根茎栽培为主的园圃农业;东北地区走向水生资源利用,发展出复杂的狩猎采集社会;西南地区因为适合狩猎采集,仍然是狩猎采集者的天堂,不同地区存在丰富多样的发展道路。当华北与长江中下游的原始农业发展成熟之后,逐渐为周边地区所接受。北方的旱作农业向北向西传播,南方的稻作农业文化通过陆路传入东南亚,通过海路一直传播到大洋洲的海岛地区。南北方的农业还传入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。

《史前的现代化》综合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材料研究,以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了论证。研究显示,华北的农业起源于太行山东麓,而非黄土高原之上。除了华北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,从山麓盆地逐渐走向平原沼泽。农业是文明的经济基础,正是在根源深远的史前农业的基础上,中华文明在距今五千多年前起源,并且绵延不绝。

《史前的现代化》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经济根源,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明何以能够如此。该书让我们认识到在一万年前后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,史前中国引领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,影响广泛而且深远。在当代背景下回顾一万年前后的中国史前史,对我们理解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现代化进程、增强文化自信,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4420号